赤日炎炎似火烧下一句是什么

网上有关“赤日炎炎似火烧下一句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赤日炎炎似火烧下一句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释义:

烈日当空好似天在下火,烤焦了田野中的稻禾,

农夫心中急得犹如汤煮,公子王孙摇着扇子还喊热。

原诗:

《赤日炎炎似火烧》宋代:佚名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扩展资料:

《水浒》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祈雨》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李约--《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释义:旱情严重,桑树枝不生叶,土地干燥,腾起的尘土好像烟雾,人们吹奏着乐器到龙王庙前面求降雨。但是,富贵人家却整天听歌看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悦耳的声音。

赏析:

此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赤日炎炎似火烧》从农夫百姓写到公子王孙。旱情如虎,眼望着田里的稻禾枯死,一年收成无望,心如汤煮油煎一般,这是农夫心理的真实写照。那些公子王孙们,既不会在田间劳作,也不会推车挑担在路上行走,居然也热得受不了,不住地摇起扇子。

《祈雨》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

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百度百科——赤日炎炎似火烧

《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是哪一回中哪位汉子所言?

原文: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楼上王孙把扇摇。

解析:

《智取生辰纲》一节中白胜唱了一首山歌:这首歌精辟地概括了北宋末年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深刻对立的状况。陈独秀认为此歌道出了《水浒传》的主旨,看来不无道理。理解了这一点才会从书中“官军捉强盗”的打打杀杀的情节中解脱出来,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白日鼠白胜上黄泥冈时唱的歌。青面兽杨志也是听到了这首小曲而麻痹大意难忍燥热与干渴而喝了他下麻药的酒从而丢失了生辰纲。

原文: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扩展资料: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

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百度百科-水浒传

关于“赤日炎炎似火烧下一句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汗琪帆]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changshi/202507-4810.html

(37)
汗琪帆的头像汗琪帆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汗琪帆的头像
    汗琪帆 2025年07月21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汗琪帆”

  • 汗琪帆
    汗琪帆 2025年07月2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赤日炎炎似火烧下一句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赤日炎炎似火烧下一句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汗琪帆
    用户072108 2025年07月21日

    文章不错《赤日炎炎似火烧下一句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