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禺的故事?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曹禺的很多作品现在仍然是家喻户晓,曹禺最著名的作品是被称为“曹禺三部曲”的三部话剧,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曹禺人生的最后八年里曹禺几乎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但是即使是在医院里曹禺也没有放下自己的工作,始终没有离开创作。曹禺手边一直有好几个本子,其中有活页本、小笔记本、学生用的横格本等等,里边有他的断想,有日记,有人物的对话,有写出的诗,更多的是他想写的剧本之提纲等。在那段时间曹禺的床头总是放著《托尔斯泰评传》之类的书,曹禺读起来非常的认真,有的时候读著读著会突然感慨万千:“我就是惭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甘。我越读托尔斯泰越难受。你知道吗?”。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的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著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关于曹禺的社会评价

曹禺评价一:曹禺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承认的事实,曹禺早在23岁的时候就凭借著自己的第一部话剧作品《雷雨》而轰动一时,成为了当时举世闻名的人物,这场戏上演的时候的轰动效应让人叹为观止。后来曹禺更是写出了《日出》、《原野》等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即使是曹禺没有后来的那些作品,曹禺在中国戏剧史上也会因为以上三部作品具有崇高的位置,曹禺先生能够在年仅23岁的时候就写出了那么辉煌的作品,称得上是一位天才,当然更加称得上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

曹禺评价二:曹禺是一位感情异常丰富的人。曹禺能够创作出那么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的细致入微,必定是一位心思缜密,感情丰富的人。这从其一生的感情生活也可以看出来。曹禺的第一位夫人是其清华同学郑秀,后来曹禺移情于方瑞,在方瑞死后不久曹禺就与自己的第三位夫人李玉茹结了婚。可以说曹禺的一生都不缺乏爱情,曹禺必定是一位感情异常丰富的人。

曹禺评价三:曹禺是一位进步人士,是为中国的老百姓写作的一个人,曹禺一生之中积极的参与了很多进步团体,曾经与鲁迅、巴金等77人共同签署《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后来更是在 *** 和 *** 之间选择了 ***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禺是一位要求进步的人。

相关文章:

弘一法师有什么成就?

答案:B

欧阳予倩:著名戏剧.戏曲.**艺术家,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他与田汉.洪深是公认的三位中国话剧奠基人。与梅兰芳有“北梅南欧”之称。足以称得起是“中国现代戏剧之父”。

话剧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

话剧: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还曾主演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音乐:1896年时的李叔同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

绘画:李叔同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编辑了《木刻版画集》。他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组织西洋画研究会,其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同时期国人研究之第一。他在学校美术课中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和代表性画家,使中国美术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世界美术大观。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师授课采用现代教育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李叔同本人在西画上也卓有建树。他画过大量的素描、水粉画和油画。人们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笔素描《少女》、水彩《山茶花》、油画《祼女》和《自画像》等作品。更为可贵的是,李叔同不仅大胆引入西方美术,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尤其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

书法: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中国话剧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

1907年:诞生

代表人物:李叔同(弘一法师)

代表剧目:《黑奴吁天录》

1907年,李叔同(弘一法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一个旨在研究各种文艺的“春柳社”。1907年春,春柳社的成员们参加了日本东京中国青年会为国内徐淮水灾而举行的一个赈灾筹款游艺会,并尝试性地演出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之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世界各地人士的交口称赞,尤其是李叔同反串的茶花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日本戏剧评论家松居松翁后来在《芝居》杂志上发表的《对于中国剧的怀疑》一文中说:“与其说这个剧团好,宁可说就是李君演得非常好……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本国的演员所能比拟。”

欧阳予倩就是在观看了李叔同演的话剧《茶花女》后,惊奇地发现“戏剧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表现办法”。欧阳予倩回国后积极参加话剧团体活动,编导演出了数十部话剧,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

不久后,春柳社又演出了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在表演中,他们首次采用了分幕表演法,并以对话和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使演员塑造的角色更为丰满、立体、真实。这场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的演出再一次在东京演剧界引起巨大反响,还曾得到日本戏剧家土肥春曙和伊原青青园的好评,并认为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象征着中国民族将来的无限前途。

而《黑奴吁天录》的成功,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它对日本“新派剧”中源于西方戏剧的布置设计、服装、化妆、刀具、灯光等方面的潜心研究和大胆实践,对日后中国话剧在舞美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标志了中国话剧在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兴起

活跃人物:曹禺、夏衍、田汉、欧阳予倩等

代表剧目:《卡门》、《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历史饱经忧患的年代,这一时期,中国话剧转向了现实主义,一扫既往浪漫、感伤的基调,转向悲愤、抗争,主动承担起唤起民众、拯救国家的重任,开始走向成熟。其主要特点是:把话剧同中国社会的、人民大众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植根于民族文化,在借鉴西方话剧的同时,以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对这一外来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成为为中国现实所需要、为中国民众所喜爱的戏剧品种;涌现了曹禺、夏衍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一批杰出的剧作。同时,职业剧团开始出现,演剧艺术接受和达到世界的水准。

20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戏剧在中国兴起,话剧与现实更密切地结合起来。1930年,田汉将法国小说《卡门》改编为同名话剧,试图“借外国故事来发挥革命感情影响中国社会”。稍后,欧阳予倩把一部前苏联戏剧搬上舞台,以此抗议帝国主义杀害中国民众的罪行。1930年底,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简称剧联)在上海成立,联合主要的戏剧组织和进步的戏剧界人士,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戏剧运动。

1936年,中国戏剧界抗日救国的呼声日趋高涨。戏剧家们以戏剧为武器,开展抗日救国的演剧运动。田汉、夏衍、洪深、陈白尘、于伶等在空前伟大的救亡运动中,同仇敌忾,表现出色——“国防戏剧”发挥了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团结御敌的作用。

当时还产生了“红色戏剧”,是特定历史年代产生的群众性戏剧活动。1932年,江西瑞金成立了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每逢节假日都举行话剧演出,还经常到乡间巡回演出。红军长征后,将“红色戏剧”的种子撒向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抽调了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东北,在部分地区组建文工团。他们每到一处,都边演出文艺节目,边做群众工作。《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等话剧在当时的民众之间反响很强烈。

新中国话剧:成熟

活跃人物:老舍、田汉、郭沫若、焦菊隐等

代表剧目:《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刘莲英》、《龙须沟》、《关汉卿》、《霓虹灯下的哨兵》

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国话剧主要是讴歌革命的胜利,包括《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保卫和平》等,其次是歌唱新中国的主题,如《刘莲英》、《龙须沟》、《春风吹过诺敏河》等。1949年底,老舍从美国回来,创作了《龙须沟》,可以视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接着出现了标志新中国话剧发展中的一批峰巅之作。首先,是一批“第四种剧本”,如老舍的《茶馆》、田汉的《关汉卿》等。

1957年发表的《茶馆》,不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剧中写了3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50年,写活了70个人物,总导演焦菊隐(1905年~1975年)为这出戏的成功也有着出色的贡献。

1958年,田汉的《关汉卿》问世,也是历史剧创作发展的一个标志。《关汉卿》是不但体现着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新中国成立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20世纪60年代前期,有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后,话剧创作又出现了一次高潮。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如《第二个春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年青的一代》、《千万不要忘记》、《激流勇进》、《南海长城》等。它们虽然过于突出理想教育,过于注重塑造英雄人物,但在艺术上已比较成熟,人物刻画得比较生动。

本文来自作者[笑山]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changshi/202508-17879.html

(11)
笑山的头像笑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笑山的头像
    笑山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笑山”

  • 笑山
    笑山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曹禺的很多作品现在仍然是家喻户晓,曹禺最著名的作品是被称为“曹禺三部曲”的三部话剧,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希望对你...

  • 笑山
    用户080603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关于曹禺的故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