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附子汤的简介

白术附子汤1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 甘草3克(炙) 生姜4.5克(切) 大枣6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

功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白术附子汤2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

组成白术9克 附子10克(炮) 甘草6克(炙) 桂心12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功用补脾胃,益精气。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集解》:茯苓白术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摘录 3 《三因》卷五:茯苓白术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直指》卷三:茯苓白术汤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易简方》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附注 6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茯苓白术汤 1 拼音

fú líng bái zhú tāng

2 《医方集解》:茯苓白术汤 2.1 处方

茯苓、白术各等分。

2.2 功能主治

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2.3 摘录

《医方集解》

3 《三因》卷五:茯苓白术汤 3.1 处方

茯苓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白术1两,桂心1两。

3.2 制法

上为末。

3.3 功能主治

冒暑毒,加以著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湿温寒热,头目疼痛,胸满妄言,多汗,两胫逆冷者。

3.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食前服。

3.5 摘录

《三因》卷五

4 《直指》卷三:茯苓白术汤 4.1 处方

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术、辣桂、苍术(炒)各等分。

4.2 制法

上锉。

4.3 功能主治

中湿,身体痛重。

4.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服。

4.5 摘录

《直指》卷三

5 《易简方》 5.1 方名

茯苓白术汤

5.2 组成

白术1两,附子1两,甘草半两,茯苓半两,官桂半两。

5.3 主治

冒雨湿著于肌肤,或因汗出浸渍,或因澡浴得病,腰重脚弱,身体烦痛,头眩。

5.4 附注

《普济方》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6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6.1 方名

茯苓白术汤

6.2 组成

赤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锉)半两,芎藭1两。

6.3 主治

伤寒吐后,心下逆满,松悸不定,起即头眩。

6.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茯苓白术汤 《伤寒溯源集》:[卷之四太阳下编]风寒两伤营卫证治第六

邪内犯膀胱。气化不行也。治之以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未详其义。恐是后人传写之误。未可知也。即或用...

《普济方》:[卷一百十八寒暑湿门]中湿附论

胜持。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阴。宜与茯苓白术汤。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所在。身青...

《伤寒证治准绳》:[卷二太阳病]项强

桂加茯苓白术汤(张或问上条所云头项强痛此邪气仍在表也虽经汗下而未解犹宜解散之何故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伤寒证治准绳》:[卷二太阳病]头痛

强痛翕翕发热兼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论见项强)太阳(下)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可...

《伤寒证治准绳》:[卷三阳明病]自汗

本文来自作者[捷一钧]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changshi/202508-21944.html

(7)
捷一钧的头像捷一钧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捷一钧的头像
    捷一钧 2025年08月11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捷一钧”

  • 捷一钧
    捷一钧 2025年08月11日

    本文概览:白术附子汤1来源《金匮要略》卷上。组成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 甘草3克(炙) 生姜4.5克(切) 大枣6枚用法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 捷一钧
    用户081108 2025年08月11日

    文章不错《白术附子汤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