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的教材信息

作 者:李少林,王荣福 主编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3-1

版 次:8页 数:309字 数:578000

印刷时间:2013-3-1开 本:大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117171984包 装:平装 书名:核医学.

作 者:李少林、王荣福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7117101981

出版时间:2008-6

书籍类别:R·10199

开 本:16 新编第7版《核医学》教材力求能反映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成果,能反映核医学的发展和前沿,要能够适应新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挑战以及新教育思想的需要,本套教材编写中还注意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医学生运用核医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第7版《核医学》还坚持卫生部临床医学统编教材的优良传统和编写风格,体现本套教材的延续性。

在本书的相关章节中,增加了比较影像学内容。尽量采用PET/CT,SPECT/CT融合图或在核医学显像图中增加CT、MRI、X线片。正文中也增加了对比分析CT、MRI、X 线片对该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主要特点、意义以及和PET、SPECT配合的意义。

在部分章节中尝试编写适应PBL教学的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以PET或SPECT为中心,采取多种形式融人本书中,一步步引出核医学检查或治疗的必须、优势、原理、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评价等。 绪论

第一节 学科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 核医学的发展

第三节 怎样学习核医学

第一章 核物理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素

二、稳定性与放射性核素

第二节 放射性衰变

一、核衰变类型

二、核衰变规律

第三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二、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仪器

第一节 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

一、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

二、体外样本测量仪器及辐射防护仪器

第二节 Y照相机、

一、Y照相机基本结构

二、Y照相机工作原理

第三节 SPECT及双探头符合探测

一、SPECT基本结构

二、SPECT工作原理

三、SPECT成像特点

四、SPECT数据采集和断层图像重建

五、双探头符合探测

第四节 PET、PET/CT及图像融合技术

一、PET基本结构及原理

二、PET/CT及图像融合技术

三、小动物PET

第五节 脏器功能测定仪器

一、甲状腺功能测定仪

二、肾图仪

三、多功能仪

第三章 放射性药物.

第一节 放射性药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第三节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第四节 PET放射性药物

第五节 放射性药物中的核素来源

第六节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第四章 辐射防护.

第一节 辐射剂量单位

一、照射量

二、吸收剂量

三、当量剂量

第二节 作用于人体的放射源

一、天然本底辐射

二、医疗照射

三、其他人工辐射

第三节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一、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二、辐射损伤的化学基础

第四节 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一、辐射防护的原则

二、外照射防护措施

三、内照射防护

第五节 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一、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他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二、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天然本底辐射比较

三、核医学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分析

第六节 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第五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一、示踪原理

二、方法学特点

三、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一、方法学原理

二、显像类型与特点

三、图像分析要点

四、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

第六章 体外分析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第八章 必血管系统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 呼吸系统

第十一章 骨骼系统

第十二章 肿瘤显像

第十三章 炎症显像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第十六章 血液和淋巴显像

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

中英文名词对照

核医学属于(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核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基础病理学、神经解剖学、高级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基础免疫学、医学影像学、临床CT诊断学、磁共振成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医学、超声心动图学、心血管药理学、医学文献检索、实验动物学、人体图像学、心脏功能与解剖等。

核医学的卫生防护:

1、工作人员应了解有关放射性核素的基本知识和临床知识,并熟悉各项工作常规,按有关规定考核合格、体验合格,并按国家规定持有放射性工作许可证方可正式参加操作。

2、医用核素室的建筑大体分为:清洁区(办公室、会议室)。工作区(测量室、扫描室、示踪室等)。活性区(注射室、储源室、分装室、洗涤室、病室等)。

工作区与活性区应根据放射性强度不同,进一步区分为高、中、低活性区。清洁区与活性区、工作区之间应有卫生通过间及清洁、洗消设施。清洁区与活性区应各有独立通道与外界相通,有各自的卫生间分别供工作人员与患者出入及使用。

本文来自作者[一钧]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changshi/202508-22013.html

(9)
一钧的头像一钧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一钧的头像
    一钧 2025年08月11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一钧”

  • 一钧
    一钧 2025年08月11日

    本文概览:作 者:李少林,王荣福 主编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3-1版 次:8页 数:309字 数:578000印刷时间:2013-3-1开 本:大16开纸 张:...

  • 一钧
    用户081103 2025年08月11日

    文章不错《核医学的教材信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