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元脩是北魏孝文帝的孙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元脩是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元脩(510~535),即北魏孝武帝
鲜卑族。
北魏孝文帝之孙。
字孝则。
性沉厚少言,好武事。
初封平阳王。
北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元年(531)六月,高欢率兵讨尔朱氏,南下洛阳,废杀节闵帝元恭及安定王元朗(即厉废帝),立元脩。
永熙三年,帝与斛斯椿、贺拔岳等共谋对付据邺之高欢,欢乃使侯莫陈悦杀贺拔岳,岳部下推宇文泰为帅,败侯莫陈悦。时欢兵进洛阳,帝奔关中依宇文泰,是年闰十二月为泰鸩杀。
在位三年。
史称出帝。
北魏皇帝列表 历史上北魏皇帝共有多少个
高氏是在其父高欢公元532年,废安定王元郎,改立孝文帝的孙子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高欢被封大丞相、太师等职,独揽大权后,嫁给元修,立为皇后。
高欢握有朝延的一切军政大臣一根本没把皇帝看在眼里。孝武帝高欢也不愿意充当高欢的傀儡。孝武帝先杀掉高欢的亲信高乾,想利用拥兵关西的尔朱氏。消灭高欢。永熙二年,孝武帝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兼雍州刺史,又割心前,表示对贺的信任和讨伐高欢的决心;孝武哥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共同讨伐高欢,消息传到晋阳,高欢担心秦州刺史侯莫陈悦与贺拔岳联合左丞翟嵩说:可用反奸计除之,我愿意为你效力。
高欢派翟嵩去秦州挑拨贺拔岳与侯莫陈悦的关系,激起了侯莫陈悦的怨恨,一举杀掉了贺拔岳。贺拔岳死后,其部下推举宇文泰为主。宇文泰籽给贺拔岳报仇,又杀昝了侯莫陈悦。
孝武帝元修西奔长安后,高欢深悔自己的失算。尽管孝武帝元修是个傀儡,但失了他,也就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相反,孝武去长安,却使宇文泰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使宇文泰成了他的劲敌。为此,高欢曾多次上书请孝武帝元修还宫,但都未能如愿,高欢无奈,只好于同年十月,又另立孝文帝玄孙、清河王元怿的世子年11岁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自此,北魏分裂为东、西二藏,元晋见就是东魏的孝静帝。并迁都邺城。
高皇后并没有追随孝武帝元修西逃长安,其因是孝武帝不愿意带着她,高氏的亲信希望她留下。高氏后来被高欢作主改嫁给彭城王元韶,成为政治礼品。
共19个,(不算追尊),列表如下:
1、
2、
3、
4、
扩展资料:
君主资料:
1、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 -409年11月6日),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灭亡代国后,拓跋珪随母亲贺兰氏流亡,寄居匈奴独孤部刘库仁部落长大。登国元年(386年),趁乱复立代国,即代王位于牛川,不久改称魏王。
他对内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改革,推动鲜卑政权进入封建社会;对外击败贺兰、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诸部,并与后燕、后秦争霸于中原。
皇始三年(398年),确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城迁到平城,即皇帝位。晚年沉湎酒色,刚愎自用,不睦兄弟。天赐六年(409年),他在清河王拓跋绍所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终年三十九岁。
永兴元年,齐王拓跋嗣即位后,追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年),改谥道武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改庙号为太祖。
2、拓跋濬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465年),字乌雷直,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魏王朝第五位皇帝(452~465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焘长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为恭皇后闾氏。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出生于东宫。 聪明敏达,风仪异常。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拥立南安王拓跋余即位。
同年十月,拓跋余遇弑后,在尚书陆丽、刘尼拥戴下,即位为帝,年号兴安。即位之后,诛杀权臣宗爱。在位期间,平定内乱,休养生息。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病逝,时年二十六,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云中金陵。
3、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即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河南洛阳人,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为李夫人,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三十三,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仅仅过了25年,北魏边镇鲜卑军事集团就发动反汉化运动六镇起义。
百度百科——北魏君主
关于“元脩是北魏孝文帝的孙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续秋梓]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jingyan/202507-1158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续秋梓”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元脩是北魏孝文帝的孙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元脩是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元...
文章不错《元脩是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