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黄土高原墚塬峁分别的治理措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黄土高原墚塬峁分别的治理措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於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泄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馀万吨。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西与青藏高原相毗邻,处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上。四周由几条深大断裂带所包围。新生代以来,以断块运动为主,鄂尔多斯台向斜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整体抬升,地形高差变化甚小,古地形条件有利于黄土堆积。所以,现今鄂尔多斯高原东南发育了典型的黄土地层和黄土地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发展速度快,它们是河流泥沙的供给地和初期搬运通道。黄土物质疏松,具垂直节理,易遭受侵蚀。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例如六盘山以西的陇中高原上的屈吴山、华家岭、马衔山,陇东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白于山、黄龙山等。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肃东部的董志塬,陕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
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黄土地貌观察顺序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五十是圩。
卌,读音是xì,多意字。意为四十;指插粪耙。
圩,是汉语词汇 ,汉语拼音为wéi,指的是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当圩读xū时,指的是中国湘、赣、闽、粤等地区称集市。
组词有圩堤、瓦圩、圩垸、圩日、圩镇、圩场、圩市、圩户、圩顶、圩防。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一、圩堤[wéi dī]?
意指围垦沙洲、滩地的堤埝。
二、瓦圩[wǎ xū]?
意思是古代用土烧制的酒器。
三、圩垸[wéi yuàn]?
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在长江下游叫做“圩”,中游叫做“垸”,统称“圩垸”。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
四、圩日[xū rì]?
根据西南地区周围约成规定,一般是三日一圩,是“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也有的是五天为一轮,依农历而定,分为逢“一六”圩、“二七”圩、“三八”圩、“四九”圩和“五十”圩。
五、圩镇[xū zhèn]?
是指集镇。
百度百科-卌
百度百科-圩
黄土地貌观察顺序是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相关信息
1、黄土塬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黄土墚为长条状的丘陵,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受到近代流水等的侵蚀而形成的。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有的为平顶,略呈穹起,四周多为凸形坡,坡长较短,坡度变化比较明显,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
2、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按照黄土地貌形成顺序排序依次是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3、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有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等。
关于“黄土高原墚塬峁分别的治理措施?”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友山]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jingyan/202507-877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友山”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黄土高原墚塬峁分别的治理措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黄土高原墚塬峁分别的治理措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黄土高原墚塬峁分别的治理措施?》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