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于为益昌令中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大丈夫

如下:

1、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

2、焚诏(抗诏),不惧权势。

原文节选:

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译文:

何易于担任益昌县令。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凡是生产茶叶的地方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收茶税,百姓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赋税伤害百姓呢!”他命令差役搁置诏书(不去理会)。

差役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差役会因此而获死罪,大人难道能逃脱被流放的刑罚吗?”何易于说:“我怎么能爱惜自己,而危害一方的百姓呢?我也不会将灾祸连累到你们。”于是他亲手烧掉了诏书。观察使平时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这件事。

一、翻译:

何易于,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和通过什么途径做官的。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常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

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

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很惭愧,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

二、原文: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刺史崔朴常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三、出处

《书何易于》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孙樵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位不谋私利,真心实意为民父母的县官呼之欲出。

孙樵又十分难过,难过的是这样一位人品官品俱佳的官员,考察政绩时,竟然只得个“中上”!孙樵也想学着那群向他讨说法的老百姓,向朝廷讨个说法了。

他挥笔疾书,写了一篇《书何易于》的短文,让天下知道何易于!让朝廷知道何易于!让皇上知道何易于!让后世史官知道何易于!好人、好事、好文章,无胫而疾,历久弥新。

二、作品赏析

何易于勤政爱民,一身正气,敢于抵制上级胡作非为的行为实在令人钦佩,值得大书特书。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说,何虽“不得志于生时,必将传名于死后(译:何易于即使“活着的时候不得志,一定会死后传名天下)”。果然,《新唐书》作为廉吏为他立了传。

三、作者简介

孙樵(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可之,(《文献通考》作隐之。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关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散文学皇甫湜。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八五五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

广州明,黄巢率军进入长安。孙樵跟随僖宗奔到歧陇,任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给紫金鱼袋。孙樵曾经删除选择所作,得三十五篇,为《经维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所做古文,刻意求新,自称是韩愈的四传弟子。

百度百科-何易于引舟

本文来自作者[瞿志敏]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jingyan/202508-16882.html

(11)
瞿志敏的头像瞿志敏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瞿志敏的头像
    瞿志敏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瞿志敏”

  • 瞿志敏
    瞿志敏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如下:1、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2、焚诏(抗诏),不惧权势。原文节选: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赋...

  • 瞿志敏
    用户080504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何易于为益昌令中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大丈夫》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