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给你推荐两本书均来源于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一个是《三国演义》,另一个是《红楼梦》。这两本书人人都知道,但是未必人人都理解透彻了。我和你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吧。
先说《三国演义》,这是一部关于男人战争的故事,书的一开篇就是黄巾起义,那浩浩荡荡的农民头顶**头巾,手拿武器,起来反抗朝廷的统治,直接就能告诉我们的是官逼民反这个朴素的道理。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北方最大的奸雄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真正正地结束了汉朝的统治,独揽大权。虽然独揽大权的时间不长,但他为三国争霸以及三国鼎立埋下了伏笔。曹操建立了魏国,刘备建立了蜀国,孙权守卫了东吴,三个国家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战争,但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的局面。
直到三家归晋最后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了西晋。这是大致的故事顺序,但是中间穿插的是那些英雄的文韬武略,以及气势恢宏的战斗,不仅仅有兵法还有人文天文地理历史等等丰富的学科内容。
最爱的一节内容就是白帝城托孤,在这一情节上描写了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信任和依赖,这也恰恰是我们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东西。
接下来就是《红楼梦》,我认为里面最有价值的就是诗词,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删减五次才完成了这部史诗级的巨著。里面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始有终,映衬着开头也反映着结尾,书里面人物的命运和性格都彼此息息相关,红楼里的每个女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面孔,但最后的结局都是悲惨的,这无处不提醒着我们,一定要警惕乐极生悲这个道理。
最爱的是贾探春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是由妾所生,但是却勇敢的和自己的命运做抗争,在学习能力和持家能力方面不比他的嫂子王熙凤差,并且有着男人的胸怀和眼界,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她平时就爱读书吧,所以贾探春的贴身丫鬟就叫伺书。最后远嫁西凉国,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家族覆灭的场景,这也算是书中比较幸运的一个人物了。我想作者曹雪芹应该是非常喜爱这个角色的,所以才有她的命运有了一个这样的安排。
作为女子就是要多读书。因为读的书多了你才可以扩宽自己的视野,填补自己的不足,明白做人的道理。就像探春一样纵然地位卑微,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敬和叹服。当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的时候,就要像三国里的男子一样,有着博大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奋斗。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最美好安稳的生活就是要通过拼搏努力得来的。
朱元璋的画像为什么那么丑?
其实,这个观点有点片面
差不多,大明帝国和清廷都可以分成两段:明朝前期(一直到土木堡之变),明朝后期;清廷也大致可以分成两段:清朝前期(止于嘉庆),清朝后期。
所以说清朝比明朝好,对比的就是清朝前期VS明朝后期
关于明朝和清朝
第一:明朝自朱棣迁都以后,一直是积极向上的,当时大明朝的GDP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是世界第一的。因此,明朝前期其实是非常强大的。然而自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内部发生内杠,虽然后来逐渐平息,但衰弱之式已经凸显: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军务大事皆有宦官处理,结果就是导致50万明军全军覆没,皇帝被俘。之后到明宪宗时,宠信万贵妃,西厂横行,虽然有之后的明孝宗中兴,但随即又在明武宗荒*的手段下湮灭。自此,明朝开始走下坡路,万历怠政时期,依靠张居正新法积攒的银子好不容易帮助朝鲜打败丰臣秀吉的侵略,但自此明朝已经如覆巢一般,随时可能倒塌。
而清朝前期,一直到嘉庆早期,清朝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康乾盛世,经济发展再次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一点不可否认,当时清朝的GDP依然是世界第一,而且就总量来看已经超过明朝(绝对数值)。然而同样,清朝自道光起,也是朝政腐败,随后被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关于两朝的情况,事实上,清朝的强势源于一个康乾盛世,尤其是康熙朝:当时世界上有三位最伟大的君王(出自欧洲人笔下):一位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他让法国成为欧洲霸主;一位是沙皇俄国彼得大帝,他改变了沙俄落后面貌,成为欧洲强国;一个就是中国的康熙大帝,他在位61年,周边国家无一敢对中国小觑,就连彼得大帝的入侵最终也是失败告终。
而雍正帝是最勤政爱民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朝政清明,贪官污吏明显减少,同时打击豪强,雍正即位时,国库不足200万两银子,财政危机严重。雍正去世时,国库年库存已经达到4000万两,国库充实。
而乾隆在位60年,最大的用途就是用人:用和珅,解决财政问题(这位巨贪其实管钱的水平非常高,就乾隆一朝,并未发生大的财政危机,这和和珅的运作不无关系);用纪昀,处理文化(四库全书);用刘墉、朱圭等人,用来清洁官场;用阿贵、福康安等人,稳固军事。由于用人得当,乾隆朝依然让大清欣欣向荣。
由于三位皇帝在位超过100年,因此清朝也开创了康乾盛世。
第三:为何很多人对明朝的印象不好:很简单,因为明朝纯粹灭亡于腐败,而清朝是内忧外患:清朝自嘉庆末年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到道光年间,开始被列强入侵,逐渐的国内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人民的目光开始集中在侵略者身上,忽略了清廷自身的腐败问题;而明朝后期确确实实因为皇帝不理朝政,宦官把持朝权而灭亡。
不得不说一句:宦官掌权,无论好坏皆会留下千古骂名--很简单,宦官是缺势的人,男女不是,利用献媚获得恩宠掌权,掌权后往往唯利是图,打压异己,独揽大权,祸国殃民。对于宦官当权,无论是明朝士大夫,还是清朝士大夫,甚至是后来的学者,对此的立场都是一致的:宦官当权,祸国殃民。
明朝时期,由于士大夫集团依然拥有相当的势力,皇帝在用士大夫时有所保留;而宦官不同,宦官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必须依附于皇权才能生存,对皇帝死心塌地,用起来放心,因此皇帝重用宦官,而宦官因身体的缺失导致心理失衡,往往唯利是图,而士大夫瞧不起宦官,往往和宦官发生争斗,而且笔头子掌握在士大夫手中,留下的往往是宦官千古骂名;而到了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整治,士大夫也失去了自主权,变成了皇帝的奴才,这时候,比起无能的宦官,皇帝自然是喜欢用听话又有才能的士大夫。所以,清朝的政权,是皇帝独裁,士大夫听话的时代;而明朝则是皇帝专权,重用宦官的年代。相比之下,人们对宦官没有任何好感。况且明朝两厂由宦官控制,实行恐怖统治,也是造成后来被口诛笔伐的原因。
第四:从经济角度来看:绝对数值上,清朝确实比明朝强;从相对数值来看,明朝则高于清朝。
很简单:明朝时期,中国的GDP占全球超过一半,而清朝时期,只有40%多,相当于现在的美国水平。
但从人口,经济,税收等角度来看,清朝的数值又超过明朝。
其实这不难解释: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经济也是不断发展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990年,大多数人的月工资只有100块左右,而2012年,大多数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已经破千,部分地区甚至破2000。然而,90年100块可以保证一家人一个月生活,而2012年1000块只能勉强养活一个人。
朱元璋的画像为啥那么丑,大概因为他本人比画像还丑。
?
有一篇有意思的新闻:说是南京城的模样,其实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样子——将南京的古城墙连在一起,加上紫金山玄武湖等景点来看,分明是一张惟妙惟肖明太祖的脸:塌鼻梁、刀瓦脸、高颧骨、大鼻子、大耳朵、粗眉毛。如此丑陋模样,与藏于明孝陵中那一张朱元璋的绝版图极为相似。有人猜测可能性有三:一是“高端黑”,是南京城的设计者怀着对朱元璋的刻骨仇恨有意抹黑。这当中以捐资助修南京城的江南大户沈万三以及谋士刘基(刘伯温)嫌疑最大。
也有人认为这城墙是朱元璋故意按照自己模样设计的——朱元境耿直固执自负异常,尽管为了掩饰真实相貌杀了不少画师,画像也越来越漂亮,不过他还是想将自己的真实模样以更隐秘的方式加以保留。毕竟,那才是真实的自己。并且,比较起宣纸的画像,用砖块混凝土做成的城墙要千秋万代得多。
也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冥冥中的巧合。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南京古城墙的轮廓与朱老八的模样如此相像,只能说是天造地合了。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长着啥模样?从现存世的绝大多数画像来看,朱老八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史书上也有朱元璋“资貌奇伟、奇骨冠顶”的记载。不过现藏于明孝陵的一张朱元璋图却与此大相径庭,在那幅画像中,朱元璋身穿朝服,端坐在龙椅上,两只手交叉地放在袖筒里。该人长着黑黑的大脸,塌鼻梁,额头与太阳穴高高隆起,一对眼睛鼓突如金鱼;气质冷酷阴鸷,让人觉得恐怖无比。这张像的脸部的比例也怪异:下巴又长又宽,远超于他的额头。有不少专家说,这一张才是朱元璋的真实模样,至于那张方正端庄的,极可能是经过美化。
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自从汉元帝错失了王昭君一怒之下杀了毛延寿之后,那些原先自命不凡的宫廷画师一个个都学乖巧了,心里都装了一个“美图秀秀”软件:画像一定要往好看的地方画,三角眼要画成丹凤眼,塌鼻子要画成高鼻梁,矮小的要画成高大的,猥琐的要画成威猛的……在此观念之下,留存于世的是一大堆高大威猛的古代皇帝图,你看过之后根本分不清谁是秦始皇谁是汉武帝谁是魏武帝谁是唐太宗……他们全都是理想中的皇帝模样,也成了现实中他们自己的模样。朱元璋长啥样就这样搞不清了
朱元璋若是长得稍好一点,当年他哪能看得上大脚马皇后啊!虽然郭家的干女儿丑了些,不过朱元璋一番思量后,还是自我安慰说:得了吧,就以我这长相,哪能娶得着漂亮老婆啊!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是从了吧!
所以,无论怎么推理,朱元璋的长相应该是很丑很丑。
本文来自作者[幻柏]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jingyan/202508-1908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幻柏”
本文概览:我可以给你推荐两本书均来源于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一个是《三国演义》,另一个是《红楼梦》。这两本书人人都知道,但是未必人人都理解透彻了。我和你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吧。先说《三...
文章不错《有哪些写历史的好看的书可以推荐呢?》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