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朱安有事实婚姻吗?

网上有关“鲁迅和朱安有事实婚姻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鲁迅和朱安有事实婚姻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朱安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妻子。她温文尔雅,贤惠善良。她尊重和爱鲁迅,但鲁迅根本不喜欢她,至少有四个原因,最后一个是最重要的。

首先,朱安和鲁迅并不是自由恋爱,而是包办婚姻。朱安是鲁迅的母亲为鲁迅安排的。鲁迅不喜欢包办婚姻,也不喜欢朱安,但母亲的生活很难违抗。鲁迅是个孝顺的大儿子,不想和母亲吵架,于是同意了这段婚姻,娶了朱安,没有娶她为妻,而是从母亲那里收了她作为礼物。

二、鲁迅一生英勇战斗,待人非常和善。他不忍心残忍地对待他最亲近的人,所以他屈服了。是的,鲁迅不忍违背母亲的意志,只好牺牲自己的意志,默默地接受母亲的安排。

由此可见,鲁迅主观上并不想嫁给朱安,但最终也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愿结婚。毕竟,鲁迅的父亲当时已经去世多年,母亲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鲁迅不想让母亲焦虑和难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牺牲朱安,只是鲁迅原本想带朱安结婚后有所作为,但朱安并不同意。

三、事实上,她也知道,即使鲁迅退休了,或者和她离婚了,她也没有出路。既然无路可走,她只能默默地生活在鲁迅的阴影下,接受鲁迅的支持,知道不去打扰鲁迅。由此可见,鲁迅对朱安并不是不人道的,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这是唯一的出路。

丹鲁迅认为爱情很可贵,所以直到40多岁遇到许广平,他才有了结婚的冲动。在此之前,他宁愿做苦行者,也不愿凑合着做任何事情。有人说,鲁迅对朱安的喜爱不能归因于新旧之别、思想的进步和落后,但很难说与朱安的长相和形象无关,总之对朱安没有感情。

临终前的朱安,用三个字客观评价冷淡了她一生的鲁迅

朱安死后,她的葬事主要是三个人合力操办的。一位是常瑞麟,许广平的闺蜜,丈夫叫谢敦南,所以人称“谢太太”。

1947年6月29日,去世。去世前,她托人转告许广平:灵柩拟回南葬在大先生之旁。但最终被伶仃地葬在了西直门外的保福寺一处私地,没有墓碑,没有行状。

朱安的性格:

鲁迅的这位妻子就是他父母为他觅得的配偶,鲁迅本人对她一点感情也没有。她叫朱安,朱安的娘家十分的阔绰,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从小不愁吃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是家庭富裕,并不代表着会让自己的子女突破那些封建思想的阻碍,朱安从小只能呆在闺格之中做绣工,偶尔会和母亲学习一些厨艺,这就是朱安在少女时期的全部生活。

提到鲁迅,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会觉得陌生,毕竟,他的作品,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故乡》等,早已伴随着语文课本,在千千万万的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语文课本上,在广大读者的心中,鲁迅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的评价),然而站在鲁迅原配妻子朱安的角度,这个拥有“五个最”的男人,恐怕还要加上一个“最”——最冷淡,这个她名义上的丈夫,却也同时是造成她婚姻悲剧,造成她一生凄苦寂寞的人。

01 她,只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件“礼物”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然而,自始至终,他都只把她当成母亲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而不是妻子,爱人。

一开始,朱安是跟着自家一位嫁到周家的亲戚去周家玩,一来二去,就被鲁迅的母亲看上了,周母觉得善良、勤劳、孝顺的安姑娘是一个适合过日子的好媳妇,于是就托人做媒,让自己的长子鲁迅和朱安结下了亲——而这一切,她并未告知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也就是说, 鲁迅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有了老婆

对于这门双方父母已经定下的亲事,鲁迅自己当然是不愿意的,他一拖再拖,眼看朱安都28岁了,他仍然不说回家结婚。有女“嫁不出去”的朱家自然急了,此前已经悔过一次亲事(和周母哥哥家的口头婚约)的周母更急,于是她一边布置新房,一边给儿子写信打电报:老母病危,速返。

接到信和电报的鲁迅,心急如焚,很快就从日本赶回了绍兴老家,然而他看到的不是母亲冷冷的病而是热热的喜悦,于是他原本对母亲 健康 的热热的焦虑转化成了对母亲包办自己婚姻的冷冷的愤恨。

愤恨归愤恨,孝顺的鲁迅最终还是默默地配合母亲完成了成亲的所有程序,在法律上(当时的法律)成为了朱安的丈夫。孝顺的他只是把她当成母亲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既然母亲热情地送了,自己哪怕不愿意也只好接受,至于今后如何对待这件“礼物”,那就全凭自己的意愿了。

然而,正是这种内心不愿意,行动上却不抗争的矛盾,让可怜又无辜的朱安几乎一辈子独守空房。

02 他们夫妻之间,除了冷,还是冷

因为内心的不愿意,鲁迅在新婚后第四天,就逃也似地离开他的新娘朱安,匆匆回到了日本。哦,对了,新婚之夜,他有没有与她圆房呢?这个太隐秘,外人无从得知。但据说,新婚的第二个晚上和第三个晚上,他连新房都没有进。

鲁迅这一走,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朱安的生活单调得就像一潭没有涟漪的死水,除了伺候婆婆,就是无尽的等待。

三年之后,鲁迅从日本回国,望眼欲穿的朱安却没有等来她所期盼的丈夫的爱,她的丈夫,对她依然冷若冰霜:哪怕他任教的学校离家很近,他也选择住校而不是住在家里;哪怕他偶尔回一次家,对她也连一句“今天天气不错”“吃饭了吗”的寒暄都没有;哪怕他和她在一个锅里吃饭,却从来不和她睡在一个房间。

后来,鲁迅一家搬到了北京,三个家庭(鲁迅朱安一家,二弟周作人一家,三弟周建人一家)住在一个四合院里,虽然房间紧张,但鲁迅和朱安还是一人一个房间。

后来由于一些外界不得而知的原因,周家兄弟失和,鲁迅带着朱安、母亲搬离了大家庭所在的八道湾胡同,住到了砖塔胡同,后来又住进了西三条。

鲁迅和朱安之间,仍然是不说话,有时候朱安实在憋不住,在饭桌上小心翼翼地问菜烧得合不合胃口,得到的回答,也只有“是”“不是”或者“唔”,更多的时候,连这简单的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点头,或者摇头,或者既不点头也不摇头。

不说话,是这对夫妻的常态 。一天之中,说得最多的是可怜的比金子还珍贵的三句话:早晨,朱安准点敲鲁迅的房门,喊他起床,他从喉咙里“哼”一声;中午到了饭点,朱安喊他吃饭,他仍然“哼”一声;晚上临睡前,朱安问他“大门关不关”,这时他才金口微启,吐出一个“关”字或者“不关”两个字。

除了不说话外,他对她还有不屑和嫌弃。不擅长做针线活的朱安在婆婆的要求下,兢兢业业地给鲁迅做了一条新棉裤,又悄悄地放到了他的床上,然而他不但没有穿,还把棉裤给扔了出来!他在日记中也好,和友人的信件也好,谈到朱安时,既不说她的名字,更不会用“妻子”这样的称呼,而是用“一个女人”。

这种夫妻关系,当真是冷到极致也!

03 临终前,她这样评价鲁迅

有人说,夫妻之间,最怕的不是争吵,而是冷淡。的确,像鲁迅与朱安这种夫妻,可以说一辈子没有吵过架,红过脸,然而任何人都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幸福。

一个女人,一辈子被丈夫冷淡,过着不是寡妇胜似寡妇的生活,如果换做如今任何一个女人,恐怕早就受不了了,或逃离,或开撕,或决裂,总之,绝不是像朱安这样,默默忍受一切。

然而,朱安毕竟只是旧中国的一个普通的有着传统思想的小脚女人,除了主观上她本人有着“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的思想,她的忍受,还与 社会 环境、女性地位等客观因素有关。

别看朱安一天学都没有上过,但她对鲁迅的这个评价,却是准确、客观而又意味深长。

不算坏 ”三个字巧妙在哪呢?

如果说“好”,很明显是言不由衷,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坏”呢,那又显得太过分,太贬低,还很容易招来众怒;而“不算坏”,既公正又客观——好,自然谈不上,毕竟他冷了她一辈子;坏,也算不得,毕竟他养了她一辈子(虽然不爱她,鲁迅毕竟没有休了她,鲁迅去世后是许广平给朱安寄钱,维持朱安的生活)。

是啊,寂寞,何尝不是这个叫朱安的女人的全部人生。

关于“鲁迅和朱安有事实婚姻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若岚]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zhishi/202507-10897.html

(12)
若岚的头像若岚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若岚的头像
    若岚 2025年07月27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若岚”

  • 若岚
    若岚 2025年07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鲁迅和朱安有事实婚姻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鲁迅和朱安有事实婚姻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

  • 若岚
    用户072705 2025年07月27日

    文章不错《鲁迅和朱安有事实婚姻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