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根据普遍的说法,都认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在1929年夏召开的中山大学“十天大会”上诞生的。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有28个人投票赞成党支部局的意见,还有一个“摇摆不定的人”,忽而赞成,忽而不赞成,“二十八个半”便由此而来。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1、背景介绍: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1920年代末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总共29人,但其中一个叫徐以新的小伙子被认为不够坚定,所以大伙儿开玩笑叫“二十八个半”,王明、博古这帮人是头头,受共产国际影响深,整天学苏联那套理论。
2、掌权搞事:1930年代初,他们回国后掌控了中共领导权,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硬要在城市搞武装起义,结果白送人头,起义失败惨重,还瞎指挥红军,整得人心惶惶。
3、惨痛后果:最要命的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他们瞎指挥导致红军大败,被迫长征,一路死伤无数,差点把革命老本赔光,这教训太深刻了,证明脱离中国实际就是找死。
4、被推翻过程:1935年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带头批判他们,夺回领导权,从此毛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占了上风,王明等人后来失势,成了反面教材。
5、历史意义:这帮人代表教条主义,警示中共必须结合国情,没有这次教训,中国革命可能早黄了,算是个重要转折点。
相关问题解答
1、“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名字咋来的?听着怪别扭的
嗐,这名字确实有点怪!其实是1929年莫斯科中山大学那帮中国留学生搞出来的梗,当时王明、博古他们二十八个学生坚决支持斯大林路线,被叫“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至于“半个”,是说有个叫徐以新的同学态度摇摆,有时候支持有时候反对,大伙儿就戏称他算“半个”——合起来就成了“二十八个半”!(笑)
2、这帮人后来回国干了啥?混得好吗?
害,回国后可是“风光”过一阵子!王明、博古这些人靠着共产国际撑腰,在中共党内掌权,搞“左”倾教条主义,结果差点把革命带沟里去了……后来遵义会议毛泽东上来才扭转局面,说白了,理论背得溜,但脱离中国实际,最后大多栽了跟头。
3、“半个”徐以新后来咋样了?真就一辈子当“半个人”了?
哈哈哈,人家后来可出息了!徐以新虽然当年被调侃,但解放后当过外交部副部长,还参与了对苏联的外交谈判,这“半个”反而成了结局不错的——可见站队不如实干啊!(手动狗头)
4、为啥现在网上总提这段历史?有啥特别的意义吗?
说白了就是个“反面教材”呗!这段历史经常被拿来提醒:光会喊口号、照搬外国经验不行,得结合实际情况,现在一提“二十八个半”,大家就想到教条主义的坑,也算历史给后人敲的警钟啦~
(回答结合了网络资料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结局,用口语化解说,带点调侃但保持事实准确性。)
本文来自作者[卷晨妍]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zhishi/202507-6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卷晨妍”
本文概览:为什么叫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根据普遍的说法,都认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在1929年夏召开的中山大学“十天大会”上诞生的。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有28个人投票赞成党支部局的意见...
文章不错《为什么叫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