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蜀国的详细资料

网上有关“三国志中蜀国的详细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志中蜀国的详细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蜀汉(又称季汉),三国之一。公元221年~263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刘备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国号“汉”意味着是东汉的延续,又因其占据益州,俗称蜀地,其政权历史上也称“蜀汉”。国土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怀帝时为魏所灭。蜀汉(221年--263年)三国之一,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东汉末割据势力刘备为延续 汉室政权称国号为“汉”,后一度称为“季汉”。不过,由于西晋取代了魏国,为了维护西晋的正统地位,所以《三国志》的作者晋朝官吏陈寿便以曹魏作为三国中的正统王朝,因刘备所建“汉”的领土主要在蜀地,于是将其国称之为“蜀国”或“蜀”,其历史记载于《蜀书》当中,而不再使用“汉”这个正式国名,以致后来将之称为“蜀汉”。 东汉末年,刘备募兵参加镇压黄巾。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县令、平原相、徐州牧、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等,后封左将军、豫州牧。在官渡之战时,为曹操所败,逃至新野。公元208年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孔明)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刘备先占据荆州,再吞并刘璋所统辖的益州的大部分地区及曹操的汉中,于219年自封汉中王。不过于同一年,东吴进攻荆州,杀死守将关羽,使刘备元气大伤。 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为魏后,于成都称帝,自称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继续东汉大统,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意图夺回荆州,但于222年夏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最终撤退到白帝城。刘备于223年四月逝世,谥号为昭烈帝。太子刘禅继位,由托孤大臣—丞相诸葛亮扶助朝政。诸葛亮立即与东吴修好,恢复了联吴抗曹的政策,双方从此再无互相争战。蜀汉此后的三十多年历史中,内外几乎只有对曹魏作战一个焦点,小有出现魏吴两国政变、叛乱等情况。 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多郡的叛乱,并利用怀柔政策降服了南中少数民族部落势力,解决蜀汉的后方问题。228年,诸葛亮北伐曹魏,陆续夺取郡县,却在马谡在关键的街亭战役中失败,迫使诸葛亮撤军。后来依法处斩对此负有重大责任的参军马谡,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挥泪斩马谡”。之后诸葛亮继续北伐,但多次因补给线太长粮草不济被迫撤军,致使北伐始终无法获得重大成效,不过仍然长期进占了原来曹魏的武都、阴平两个郡。234年,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之后由蒋琬、费祎、董允等接手执掌朝政,蜀汉因而仍保持政治清廉。到蒋琬、费祎、董允死后,刘禅开始自摄国政,但因宠信宦官黄皓和陈祗,令朝政开始变坏,而大将姜维在247年至262年不断的北伐,使得蜀汉政治压力加剧,宫中政事无人处理,力量日渐消耗。内廷逐渐为宦官黄皓把持,使得前方战事不为刘禅所知,最终导致邓艾偷袭成都成功、刘禅举国而降。后来姜维“诈降”,意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计划失败被杀。蜀汉领土范围大致为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部分文臣武将文臣 诸葛亮、庞统、法正、许靖、刘巴、蒋琬、费祎、董允、费诗、马良、杨仪、董和、郭攸之 、秦宓、糜竺、诸葛均 武将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姜维、马谡、王平、孟获、邓芝、刘封、廖化、关兴、关平、张苞、赵统、赵广、李严、诸葛瞻 、张嶷、张翼、向宠、周仓(虚构)、李严、霍峻、马忠、严颜、李恢、李球、马岱、鄂焕 蜀汉官职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 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 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 州郡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刘备为“使君”。 品秩: 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录尚书事: 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 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 茂才: 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孝廉: 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高第: 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行: 官缺未补,暂由其他官员摄行。可以是低级官职摄行高一级官职,可以是同级官职相互摄行,也可以是高级官职摄行低级官职。 假: 假为代理之意。 除: 拜官授职。 迁: 升迁。 谥: 对死者追加谥号以示恩宠。谥号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是对其一生的概括,比如张飞谥“桓”、诸葛亮谥“忠武”、关羽谥“壮缪”。谥号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贬义的。 追赠: 对死者赠以官爵或称号以示恩宠 世系表  姓名庙号谥号字在位时间年号陵墓刘备烈祖昭烈皇帝玄德221—223章武惠陵刘禅仁宗孝怀皇帝公嗣223—263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还有孙权依靠个人的奋斗分别建立魏、蜀、吴三个国家,结束了东汉王朝衰败腐朽的权利统治。然而,好景不长,黄巾军集团头领张角意外捡到一本记载民间秘术的奇书《太平要术》,以此蛊惑人心,传销声誉,骗取了许多老百姓的信任,成立了黄巾军。黄巾军异军突起,势力不断扩大,并且分支还流窜进入魏蜀吴各国,秘密从事一些分裂瓦解,阴谋破坏三国社会和谐的间谍活动。曹操、刘备还有孙权都意识到这股邪恶势力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联合起来讨伐黄巾军,但是由于黄巾军势力过于强大,并且张角从《太平要术》中习得大量邪术秘法,法力十分高强,甚至还把这些法术传给部下,妄图打造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利的魔军。

而三个国家分别对渗透入各国的黄巾军的观察研究,这些匪军果然得到妖术的辅助,实力大增,魏蜀吴三国在司马懿、诸葛亮以及周瑜的号召下,征召国内一流勇士,正式讨伐黄巾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行动,果不其然,张角的黄巾军异常顽固,联军寡不敌众,眼看三国联军死伤无数,招募无人的境地。在此紧要关头,魏蜀吴三国召开机要会议,决定以诸葛亮为首的所有精通玄门法术的术士齐集于成都七星法坛,一起施法,力求打开时空之门,在遥远的三国时期与现在时空建立时空通道,征召现今时代的热血之士,跨越时空,进入金戈铁马的三国时期,进行第二次北伐,共同讨伐黄巾贼,彻底瓦解其黑暗势力。

关于“三国志中蜀国的详细资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韶华倾负]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zlan/202507-9758.html

(11)
韶华倾负的头像韶华倾负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韶华倾负的头像
    韶华倾负 2025年07月26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韶华倾负”

  • 韶华倾负
    韶华倾负 2025年07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国志中蜀国的详细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志中蜀国的详细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蜀汉(...

  • 韶华倾负
    用户072602 2025年07月26日

    文章不错《三国志中蜀国的详细资料》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