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由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发射的羲和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成功,已观测到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精细结构、进一步试验我国新型卫星技术。2022生8月30日,国家航天局在京正式发布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取得的系列新成果。
“羲和号运行于平均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羲和号”升空以来,国家航天局组织航天科技集团、南京大学、中科院等任务单位,圆满完成了“羲和号”在轨测试和试验工作。
1月28日,《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正式发布,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的主要进展、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共约12500字。
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还披露了“羲和号”太阳观测卫星的初步成果,将在今年择机正式公布。
“羲和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的科学技术实验卫星,2021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空间探日时代。
卫星重量508公斤,设计寿命3年,运行于517公里高度、倾角98度的太阳同步轨道,经过地球的南北极,能够24小时连续的对太阳进行观测。
据介绍,
“羲和号”卫星经过三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和实验,已经完成卫星平台技术验证40多次,对太阳进行探测成像290多次
,卫星平台及有关载荷工作稳定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将继续执行相关的科学实验任务。
目前,“羲和号”卫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科学实验成果,包括
在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了太阳H-α谱线,全日面的H-α波段的光谱图像
,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
通过卫星在轨进行探测,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和成像,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得太阳暴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而建立起太阳暴发从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积累、释放、传输的完整物理模型,对研究太阳暴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理提供关键数据,有望获得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产出。
此外,
“羲和号”还在轨验证了新型高精度卫星平台的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技术
,与传统的同等惯量卫星平台相比,指向精度和稳定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
赵坚表示,“羲和号”登天探日,是继“嫦娥五号”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实现对火星的“绕、落、巡视”探测之后,在一年内对太阳系中的地球、行星以及太阳的探测实现全覆盖,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
我国还准备了“夸父”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计划明年发射,也是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约700公里。
关于我国未来的探日计划,赵坚透露科学家们正在开展相关的论证研究,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太阳构造,确定太阳活动特征,掌握其机理和活动规律,更好地预报空间天气,造福人类。
本文来自作者[声景景]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zlan/202508-2268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声景景”
本文概览:羲和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由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发射的羲和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成功,已观测到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
文章不错《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叫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