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网上有关““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上半阕着重写景,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2、下半阙着重抒情,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原诗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话文释义:在深秋日子里,我伫立在橘子洲头,看着湘江缓缓北流。看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广阔的天空里鹰飞着,鱼在清澈的水里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一起来到这里。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扩展资料: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他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

结尾三句表现了作者和“百侣”那种一往无前奋勇搏击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昭示人们:“主沉浮”的伟大革命理想的实现,必定需要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的上下两阙描绘了不同的秋景。

上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诗人描述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词人用“看”字总领七句,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辽阔无垠的、色彩斑斓的秋景。在这个画面中,词人通过不同的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

下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词人通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的感叹,提出了谁来主宰当时革命形势的问题。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总的来说,《沁园春长沙》的上下两阙分别描绘了壮美和广阔的秋景,展现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关于““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云外听箫]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tzwzszyy.cn/zlan/202507-11519.html

(13)
云外听箫的头像云外听箫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云外听箫的头像
    云外听箫 2025年07月28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云外听箫”

  • 云外听箫
    云外听箫 2025年07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 云外听箫
    用户072807 2025年07月28日

    文章不错《“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内容很有帮助